秋播時節,由于氣候干擾和倒茬不夠及時,有一部分小麥不能適期播種。致使秋播延成冬播。這類小麥若按常規辦法進行管理,勢必使產量遭受損失。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要彌補小麥季節的失誤,除更換早熟良種,改進耕作質量外,在推行應變施肥技術上,還具有很大的潛能。 據研究,生產100斤小麥,需從*壤中吸收氮素3.0——4.0公斤,五氧化二磷1.0——1.5公斤,氧化鉀3.0——4.0公斤。氮、磷、鉀的比例為1.0:0.3:1.0。在一定的產量范圍內,施肥越多,產量越高。 按照常規施肥,適期播種的小麥的施肥規律是:重施底肥,酌施苗肥,重施早施臘肥,補施春肥。而遲播小麥的施肥原則是:重施底肥,拌種施肥,速施苗肥,狠施臘肥,早施返青肥。使之做到“以肥補遲,肥促爭早”。 重施底肥,拌種施肥,速施苗肥,能及時保證小麥生長發育對養分的需要,能促進壯苗早發、冬前早發、帶蘗入冬;狠施臘肥,早施返青肥能及時供應養分,鞏固、壯大分蘗,提高成穗率。 底肥一般占小麥施肥總量的60%——70%,要盡量做到以有機肥為主,配施一定數量的化肥。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1000——1500公斤,另加碳銨25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氧化鉀5.0——5.5斤,或草木灰50——75公斤。 拌種肥對于遲播小麥有顯著的增產效果。一般每畝施用尿素2.5公斤,或過磷酸鈣7.5——10.0公斤。尿素可與麥種拌施。磷肥應先與腐熟的并過篩的農家肥混合后再與麥種拌施,要均勻混拌,播后再耙細埋入*中。 遲麥出苗后,由于氣溫下降,有機肥分解緩慢,要搶施速效肥料提苗。碳銨釋放較快,供肥迅速,每畝看苗追施5——8公斤。苗勢較弱的,每畝追施臘肥8——10公斤。冬季分蘗不足的麥苗,應于2月底3月初早施返青肥,每畝施碳銨15公斤,或用惠滿豐活性液肥100——150毫升,對水40——50公斤噴施。對于缺磷的麥田,每畝應補施過磷酸鈣10——15公斤。對于底肥較足或*壤肥沃的遲播麥,在氣溫高、墑情足的情況下,有晚麥早發的現象。春后應控制追肥,以防倒伏。 麥在抽穗至乳熟期,還應噴施磷酸二氫鉀或化肥精,每畝用量各為100克,分別對水50公斤噴灑,有明顯的加速生長、增加粒數、促進早熟增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