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構建多類型農林人才培養體系。深入實施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主動對接農林業創新發展新要求,實施農林拔尖人才培養計劃,聚焦動植物生產類、林學類等本科農林優勢學科專業,依托高水平農林院校,科教協同探索本碩博一體化培養,培養一批高層次、高水平、國際化的創新型農林人才。主動對接農村、林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行業產業發展新要求,產教融合著力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培養一批適應性強、高素質的復合型農林人才。主動對接鄉村人才振興新要求,校地聯動著力提升學生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培養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應用型農林人才。
著力提升農林專業生源質量。加大宣傳力度,吸引優質生源報考涉農專業。將生物育種納入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將生物育種、農林智能裝備相關學科專業納入有關專項計劃支持范圍。鼓勵校地合作,探索推進涉農專業訂單定向人才培養計劃,實施“入學有編、畢業有崗”改革試點。在分配本??粕鷩要勚鷮W金名額時,對以農林專業為主的高校予以適當傾斜。
深入推動課程教學改革。立足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林產業發展需求,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優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分專業建設一批一流核心課程,著力推進體現學科交叉融合的新課程建設,強化實踐類課程建設,及時將農林科技發展前沿成果融入教學內容,打造“兩性一度”農林類金課。
不斷強化教材建設和管理。打造一批高質量國家規劃教材,開發一批一流核心教材,加快新興涉農專業教材和新形態教材建設。鼓勵涉農高校結合各自學科優勢,組織政治素質高、專業造詣深、教學經驗豐富的知名專家學者、學術領軍人才主編或參編優秀教材,體現農林學科行業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反映農林教育教學改革新趨勢,增強教材思想性、科學性、前沿性和實效性。切實落實好高校教材選用主體責任,嚴格教材選用審核,杜絕內容陳舊、低水平重復、簡單拼湊的教材進課堂。
建設高水平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一批綜合性共享實踐教學基地,集成優化實踐教學資源,系統構建農林院校優質實踐教學平臺,打造一批核心實踐項目。依托種質資源庫(圃)、農業科技園區、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林草產業示范區等平臺建設一批新型農林科教合作實踐教學基地,把人才培養作為基地所依托平臺的建設和評價重要內容,發揮好基地的綜合育人功能。建設一批耕讀教育實踐基地,支持涉農高校依托農業文化遺產地、自然文化遺產地、農業園區、國家公園、美麗宜居村莊等社會資源,拓展豐富教學場所,強化耕讀實踐教學。
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強化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建設,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加快建設一批高素質核心師資團隊。推動涉農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常態化開展農林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嚴格落實持教師資格證書上崗制度,加強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加強教研室、教學團隊等多種形式的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支持建設一批全國性、區域性虛擬教研室。加大“雙師型”教師建設力度,支持涉農高校選派教師到農林企業掛(兼)職鍛煉,選聘科研院所、企業一線專家任兼職教師或導師,加強“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
強化農科教協同育人。創新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協同育人機制,積極推動一省一所農林高校與本省農(林)科院開展全方位合作,完善“一省一校一院”協同育人模式。瞄準農林區域產業發展需求,以應用型高校為重點,支持建設一批農林類現代產業學院。瞄準農林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和引領未來產業發展的前沿創新技術,支持高水平涉農高校建設一批生物育種等領域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和未來技術學院,實現行業優質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平臺的育人功能,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創新人才培養。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進一步完善涉農高校農林業相關領域前沿科學中心、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布局。發揮高?;A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軍作用,在生物育種、關鍵農林機械裝備、耕地質量與農業節水、病蟲害防治、智慧農林技術等領域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爭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突破成果,推動提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實現農業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